我在 18 歲就半工半讀,同時做兩份以上的打工,為了讓自己跟家人可以在未來過上更好的生活,所以相較於一般人我也更早有投資意識,像是股票、儲蓄險、虛擬貨幣等等都有涉略一些。一直到有一次投資栽了跟斗,我才發現『活存』的重要性,因為當需要資金周轉時,才不至於需要有借貸行為,從那之後,我的總資產都會保留 30% 比例的活存,這會讓你在投資市場進出時更游刃有餘。
既然活存很重要,那就必須斤斤計較活存利息,把錢最大化,所以我研究很了多家數位銀行的利息效益,其中 Bankee 有五萬元額度的 2.6%,雖然有半年的限制,但只要每半年我再邀請一位新朋友加入,我就可以繼續獲得這個額度的利息,當然我也是很精打細算的,在Bankee帳戶裡僅擺放有 2.6% 額度的現金,其他的現金我會分別放在既定額度內利息也不錯的數位銀行,讓所有活存都得到最大化的利益。
大多數人會把利息放在原存款戶,但是我喜歡定期把每個銀行的利息領出來,把利息放在一個固定的帳戶裡,那就是我的『利息帳戶』,我用本來是利息的錢再變成更多利息,這真的很有成就感,而且Bankee數位帳戶有很多次免手續費轉帳,每一次把利息轉到『利息帳戶』雖然是一個很無聊的動作,但是這個小小的儀式感讓我的『利息帳戶』變成一個生生不息聚寶盆,用利息再賺利息感覺真的會加乘存錢動力。

3 年還完車貸、不到 30 歲準備買房
很多人覺得存到第一桶金很困難,但我覺得要回歸目的性,假設每一筆存款都有意義,那就算存下一個饅頭的錢也會很有成就感。我會先設定我的每一筆存款目的是什麼,例如我要買車或是我要存一筆金額做為新的投資用途,當然也有買房等計畫,但是過度的存錢有時候會感受不到快樂,就像打遊戲破關沒有獎勵就不有趣了。適當的娛樂其實是重要的,所以我也把娛樂這個項目變成一個帳戶,像是可以善用Bankee子帳戶功能,我有一個固定的娛樂基金存款,希望每年都可以跟家人出國,當我的娛樂帳戶達到目標時,我會毫不猶豫花掉裡面的錢,儲蓄跟消費之間一定要取得平衡,才能更有動力的完成每項目標。
我因為劃分了存錢子帳戶,在三年內快速的還完車貸,並且每年出國 2 次,我也預計明年存到頭期款,可以開始計畫屬於我的第一間房子。目的性的存款還可以達成不做多餘消費的效果,因為你的每一筆錢都很清楚的放在對的地方,那你在支出時,就不會亂花不必要的錢,也可以實際減少衝動性消費。

第一個圈友是我的辦公室同事,回想起來,我們當時在討論定存,我同事聽到 Bankee 有五萬元額度的 2.6%,就立刻解掉銀行定存加入我的行列了。當然,解除所有合約都不一定是好示範,每個人都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儲蓄方式。但因為 Bankee 有半年的時間限制,所以當我半年後已經找到下一個圈友時,我不會先急著幫我自己找到很多圈友,我反而會幫忙我的圈友在半年後找到其他新的圈友,像是我的親弟弟就不是我的圈友,反而是我同事的圈友,大家也會一起討論各種投資工具,漸漸地形成一個良性的交友圈,圈友們藉由我的關係互相認識,我因為圈友認識新的朋友,久了大家常常約出來聚餐,除了儲蓄之外,人脈存摺也是藉由 Bankee 達到良性的複利效應。